陶隐君曰∶燥可去湿,赤小豆之属是也。风之伤人也,头先受之,故令头痛;风在表则表实,故令发热;风为阳,气亦为阳,同类相从,则伤卫外之气,卫伤则无以固卫津液,故令汗出;其恶风者,卫气不能卫也;其脉缓者,卫气不能鼓也。
寒国中人,必先在表,即足太阳寒水之经。葱有通中之妙,火有回阳之功,经曰热因寒用,此之谓也。
诸疸,小便黄赤不利为里实,宜利小便,或下之;无汗为表实,宜汗之,或吐之;或小便清,是无热也,仲景云∶发黄小便自利,当与虚劳门小建中汤;自利腹满而喘,不可除热,而除之必哕,宜小半夏汤主之。疟为肝胆之邪,然多因脾胃受伤而起,脾属湿土,重感于湿,湿生热,热生痰,故见前证也。
上焦有火,渴饮凉水,水为火格,不得润下,停留于膈,水寒射肺,故令人咳。盖心是神机开发之本,胃是水谷充大之标,标本相得,则膻中、气海之宗气盈溢,分布四脏三焦,上下中外无不周偏;若标本相失,宗气虚耗,分布不周于经脉则偏枯,不周于五脏则喑。
仲景云∶伤寒,医下之,续得下利清谷,腹满身痛者,急当救里,宜四逆汤;清便自调,身痛者,急当救表,宜桂枝汤。其甚者,方中加吴茱炒连,即左金丸。
盖肺金之气,夜卧则归藏于肾水之中,肺名娇脏,畏寒畏热,肾中有火,则金畏火刑而不敢归;肾中无火,则水冷金寒而不敢归,或为喘胀,为哕咳,为不寐,为不食,累累若丧家之狗,惟收敛之仅似有理,然不得其门,从何而入。肝肾位远,非大剂不能达。